澳门新冠感染者社区门诊12日至今服务逾2.3万人******
(抗击新冠肺炎)澳门新冠感染者社区门诊12日至今服务逾2.3万人
中新社澳门12月25日电 (记者李亚南)澳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(下称“应变协调中心”)25日发布消息称,为有效分流不同程度的新冠病毒感染者,居民通过“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我评估及预约平台”进行四级分流,其中感染者社区门诊自12月12日运作至今,已为超过2.3万名低治疗需求患者提供门诊服务。
据介绍,“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我评估及预约平台”四级分流包括居家隔离治疗、前往感染者社区门诊、前往社区治疗中心(澳门蛋),或到仁伯爵综合医院特别急诊就诊。由12月12日运作至今,社区门诊站点由3个增加至15个,每天运作时间由早上10时至下午7时,分布在澳门半岛、氹仔、路环区。对比数天前最高峰时的约3800人,近两日到社区门诊就诊的人数已有回落迹象。
为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诊和平衡居民生活上的需求,应变协调中心将于12月26日增设两个社区门诊。应变协调中心呼吁,被评估为“居家隔离治疗”的轻症状感染者,倘自觉症状出现变化,可再次到预约平台进行自我评估,切勿滥用救护车,将紧急救护资源留给特别急需的居民使用。
应变协调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澳门24日新增49名新冠病毒确诊患者入住卫生局的隔离治疗设施,当日有2人因新冠肺炎离世。
此外,应变协调中心25日宣布,从当日起取消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解除隔离90日内,只可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单样检测的要求。
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25日视察了多家医院。针对当前的疫情,贺一诚近日对媒体表示,特区政府会发动更多私人执业医生,为公共医疗提供协助,以减轻政府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压力,最重要的是保障重症、长者和婴幼儿的生命安全。(完)
台积电四处建厂现隐忧,台媒:离开体系和人才,成功模式难复制******
【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陈立非 宋毅】今年下半年以来,台积电在欧美日的产能布局步入“快车道”,引发岛内愈发强烈的“掏空台芯片产业链”质疑。法国广播电台23日报道称,台积电近来被传出考虑在德国设立其欧洲首座芯片工厂。为应对美国及日本新设产能的需求,台积电已经不断外派工程师前往支持。有业者表示,台积电未来若再前往德国投资设厂,人力方面恐将更加吃紧,营运获利压力也会因此进一步升高。
员工负荷量恐“破表”
23日,日本资深国会议员关芳弘透露,台积电斥资86亿美元在日本熊本县建厂之后,正考虑在日本兴建第二座工厂,熊本厂预计明年下半年落成启用。台积电在美国的产能布局也在加快落实。台积电日前公布一项耗资400亿美元的规划,扩建和升级该公司正在凤凰城建设的美国生产中心。此次在美设厂计划共分两期:第一期预计2024年量产5纳米和4纳米芯片;第二期则是更先进的3纳米芯片,预计2026年量产。
台湾《工商时报》24日分析称,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,就多次传出台积电将前往德国设厂的消息,但距离真正投资仍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。台湾《经济日报》认为,台积电布局欧洲面临三大挑战,包括客户真实需求、基础设施资源、人力/工程师人员调度。《联合报》24日报道称,台积电赴德国设厂,未来恐将像美国建厂项目那样,面临成本高、人才招募困难和相关先进材料供应不足等艰巨考验。还有台媒直言,台积电员工的负荷量会不会“破表”也是个问题。台积电超过5万名工程师中,有约500人连同家眷到美国协助建厂。日本新厂也需要再调度500—600人。
展示“深耕台湾”决心
台积电近来频繁的海外投资,在岛内引发“掏空台湾芯片产业”的质疑。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近日对此表示,半导体产业用的是脑力,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工程师不足的情况,并不是工厂搬到哪个地方,那个地方就会发展茂盛。
另据台湾《财讯》报道,日本自民党参议员三宅伸吾近日声称,台积电在日本生产的是落后最新制程两三个世代的技术产品,而且台积电在台湾地区以外生产的量,只占总产量的一成左右,仍有八九成留在台湾。
为展示所谓“深耕台湾”的决心,台积电将于12月29日在南科晶圆18厂举行3纳米量产暨扩厂典礼。根据台积电官网信息,台积电立足台湾在全球广设厂区,目前拥有4座12英寸超大晶圆厂、4座8英寸晶圆厂和1座6英寸晶圆厂。
成功模式难复制
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,台积电在日本、欧洲等地进行生产布局,实际上成本是很高的。欧洲和日本的芯片制造都已经衰落得非常厉害。台积电一个企业想改变这种经济大势,很难做得到。
岛内舆论也对台积电产能布局充满疑虑。《工商时报》22日发表社论称,长期以来台湾就有生产资源“五缺”问题,半导体产能外迁是迟早的事,但此次台积电赴美设厂完全是基于地缘政治的决策。文章称,台积电赴美建厂,生产离开台半导体生态体系和人才,很难复制过去的成功模式。
(环球时报)